天气预报:

浅谈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发布日期:2016-04-29         阅读次数:

【作者】民进宁波大学总支  钱志富



【摘要】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总目标,切实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履行职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改进履职方式、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履职实效,着力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履职能力  现代化 路径  意义


【正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重要任务。


一、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理解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应当把握好的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把握民主性,二是体现科学性,三是坚持开拓性。应该说,这三方面的概括,深刻地揭示了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努力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系统把握的三个属性。

(一)民主性,是把握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属性。政治定位是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提升履职能力的基本前提。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是要更有利于发扬和增进民主,使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得到进一步推进,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得到进一步彰显。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二)科学性,是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属性。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的是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要保证政协工作改革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切实把握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特点规律,不断探索政协履行职能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政协工作。经过65年的风雨历程与发展,人民政协建构起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政协章程》为基础,以各项“规定”、“条例”、“通则”、“办法”为核心要素的科学的制度体系。因此,政协履职能力的现代化就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靠科学制度作保障,用科学方法来推进,使得人民政协的履职与协商民主实践有着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只有科学完善的政协履职的制度建构,才能促进民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也才能保证民主协商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

(三)开拓性,是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属性。现代化是进步,不是退步;是动态的,不是静比的;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政治发展理论表明,政治民主本身是一个演进与实践的过程。民主政治发展也需要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民主政治是一个与社会环境具有某种生态关系的系统,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与社会总体发展相结合来考察。人民政协在新中国65年的发展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得到了历史检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弥足珍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代中国正经历一场全而而又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变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政治变革也凸显出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因此,政协履职能力的现代化发展,也就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既要敢于突破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又要善于构建新的体制机制,以适应新形势对人民政协开展履职工作指出的新方向、提出的新要求。

二、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把方法比作桥和船,认为“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通。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也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也就是方法和路径问题。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方向。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把握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加深理解贯穿讲话的立场观点方法,用讲话精神指导政协实践、推动政协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必须在中国现有制度和体制框架内进行,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有利于改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丰富的政治实践,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二)注重创新特色平台。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主动加强协商民主平台建设,使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工作更加活跃有序有效开展。

在规范已有协商平台的同时,还要注重结合实际打造个性化的特色协商平台。比如,打造党政主要负责人与政协委员协商对话会平台,党政主要领导与普通群众以平等身份参加会议,就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等,平等议事、民主协商。比如,打造监督协商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专项监督和民主评议等工作,实行明察暗访,提出监督意见;就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调研视察,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比如,打造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平台,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谋体平台,在政协委员之间、政协委员与相关阶层群众以及普通公民之间开展协商讨论,扩大协商参与面。

(三)发挥委员作用,提高调研水平。

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委员主体地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以宽松的环境、便捷的平台唤起委员履职热情,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激发委员建言献策的内生动力。要努力让委员在学习锻炼中提升自己。要善于为委员“打气”、勤于为委员“充电”、乐于为委员“喝彩”,使委员底气十足、信心百倍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鼓励委员“敢说”。要努力让委员在参政议政中展示自己。为委员搭好台、布好景、调好音。要努力让委员在经济战场中拼搏自己。我们鼓励政协委员紧贴干事创业、紧跟跨越发展,号召委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唱响主旋律,大胆共作为。

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履职水平,提高政协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有效性,而调查研究则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环节。因此,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抓好调查研究为基础。做好政协的调查研究,一是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有所快为有所慢为;办一件成一件再办一件、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准确把握政协履职的方向,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二是要正确运用六步工作法,即精心选题、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加工调研材料、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具体落实、及时回顾总结经验,务求调研质量,打好政协履职的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组织委员“集体”“集中”调研,高水平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四)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化。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加强人民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政协章程》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依据,《决定》提出了“关于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主渠道的作用”,“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提取政协意见。”这些原则性的规定首次在党的文件纲领中出现,使得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有了操作性的规程。当前我国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对于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和政治价值。协商民主的主要方式,一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政党之问的协商,二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因此要始终把握好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主渠道的作用。总的来讲,就是要增强协商实效、规范协商内容,提高协商能力,强化协商成果的运用,让协商民主走向制度化,体现其优势和价值,体现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五)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人民政协以人民性为基本属性,履行职能靠的是各界人士的有序参与,发挥作用为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人民政协充分发挥团结面广、包容度大、代表性强的特点和优势,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政协委员应当成为联系群众的模范。人民政协要始终注意密切联系群众,积累联系群众的丰富经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三、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意义

(一)提高政协民主协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发展协商民主是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深刻总结了我国35年来改革开放经验和准确把握对政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应当代中国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全而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一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形势下全而深化改革指明了总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新要求。

党和国家就十分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早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毛泽东就用实行“人人当家做主的民主”来回答如何避免“历史周期律”问题。经过新中国65年的探索实践,我国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即建立起由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相互补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协商民主提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和要求。首次从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高度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做出规划和部署,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目标和要

求,并明确了开展协商民主的主要方而和基本形式。同时,突出强调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和“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这一系列关于协商民主的重要部署和要求,集中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也发展赋予了人民政协更高的地位和更重的职责。

(三)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是推动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新要求。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在65年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政协积累了很多好传统、好经验和好做法。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创新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日趋艰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既而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也而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历史责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比,与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期望相比,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还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在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方而,还不够科学规范。如,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主要内容、形式、原则和要求,中共中央和地方党委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和办法,但许多方而还不明确、不具体、不规范,缺少程序化、制度化保障,缺少刚性约束,增加了政协工作落实相关要求的操作难度,造成基层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履职主体方而,还存在委员产生时听取意见不够充分,界别设置和委员结构还不够合理、部分委员代表性和界别影响力还不够,部分委员履职能力较弱等问题。在履职平台建设方面,还不够开拓,还大量使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对现代化网络媒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协在与群众交流互动、舆情采集、新闻宣传等方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政协履职的成效。

四、小结

  俞正声主席在全国政协,就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把握团结民主主题、搭建协商民主平台、提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就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把握团结民主主题、搭建协商民主平台、提升议政建言质量、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推进履职“三化”建设五个方面的工作要求。这是适应新形势对人民政协在新时期开展履职工作指出的新方向、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宁波市政协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实践非常丰富,也取得了良好成效。政协组织深刻理解俞正主席讲话精神,抓住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这个关键环节,对推动履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