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惟持大道者,方可育桃李

发布日期:2017-05-19         阅读次数:

timg.jpg

    一所植根于仅23万人口的滨海小城的区属高中,却有着 “浙江最牛县中”的冠名和“北大清华浙江生,八分之一镇中造”的赞誉。--这就是浙江省镇海中学。

    镇中校长是一位操着浓重宁波口音,出身于乡镇化学教师的教育家,十五年来,学校因他而焕发青春,他也因学校而精彩。他就是吴国平,镇海中学校长,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宁波市委会副主委。

    好学生好老师好校长---只因坚守信念

    好学生,好老师,好校长,这就是吴国平人生的简要描述。

    1974年,因为出身中农家庭,吴国平初中毕业后无缘继续读高中,只得回到农村务农,可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他放下书本。三年后,高考制度恢复给这个渴望读书的农民子弟带来了希望。他作为唯一只有初中学历的考生被宁波师范慈溪分校数化班录取。为了尽快弥补知识空白,吴国平过起了每天“课堂—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一个月后,就被整个年级的老师和学生公认为“好学生”。

    1980年2月,吴国平被分配到镇海临江中学担任高中毕业班化学教师。期间,他还参加电大学习。电大,跟老师学;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学,吴国平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第二年,在全校仅有的五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一人化学考了91分(满分100分),而整个镇海化学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不过个位数。

吴国平校长与绿荫环保社学生交流 (2).JPG

    “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价值体现。”正是这种朴素的教育信念,让他无论在临江中学、骆驼中学、镇海职校班主任、职校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还是在镇海中学校长的岗位上,都做出了显著成绩,在教育之路上洒下一路芬芳。

    2000年,镇海区领导决定由吴国平任镇海中学校长。有着近九十年历史的镇中曾经是浙江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但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甚至到了一年间连换两名校长的地步。“这个校长不好干!”有人这样对吴国平说。然而,吴国平在这个不好干的校长位子上不但一干就是十五年,而且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学校连续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省首批“和谐校园”等荣誉。领跑省市基础教育界。高考成绩更是持续处于高位,并相继成为北大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学校和清华首批“领军计划”培养基地校。

    在校长岗位上,吴国平逐步形成了“促进学生发展为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家长期望相结合”和“梓材荫泽,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带动师生们自主自觉地去追求卓越,创造奇迹。

    他提倡 “弹性管理”、“管理自觉”,注重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追求教育自觉过程中,既保持对制度、规范的敬畏,又保持开放和自主精神。

    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晚上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是熄得最晚,白天他几乎整日与学生在一起,哪些学生是特困生,哪些学生成绩起伏、思想波动较大,哪些学生有什么特长和缺点,哪些学生有先天性疾病等等,他都了如指掌,总能对症下药。

    吴国平和他的老师们还保持着一心为学生,一心为学校的本色,自觉拒绝“第二职业”,不做“有偿家教”。

    解决应试与素质教育矛盾---只因播种“品质教育”绿洲

    2015年6月23日,浙江省高考成绩揭晓,镇海中学再次成为焦点:包揽省文、理科状元,省文理科前10名中占6人,前100名中占34人,一本上线率97.3%。而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镇海中学一共走出了13位省状元,其中10位均出现在吴国平出任校长后。

    然而,人们在镇中却很少看到师生们为了高考成绩而全为“冲刺”的镜头,相反却有另一番景象-----

    讲台前,大屏幕显示着“红绿灯与车流量的模拟设计”、“矿物质水的质量标准”等与高考无关的题目,原来这是学生们的“百家讲坛”。主讲人是各个班级的课题组,以学术交流的方式介绍研究成果。

    正常上课期间,图书馆内有几位同学正兴致勃勃地看“闲书”,老师也不管。原来,学校有一项特殊规定:凡是成绩连续两次保持前五名的学生可以有不听这门课的特权。

    在镇中,理科生在高考前还在活动课画画等“不务正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是照样考 出好成绩。

    在吴国平看来,“学校教育应该是一种品质教育,绝不仅仅是高考升学率、重点率,而要营造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体现教育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品质教育是全‘人’的教育----需要品质来创造!”而镇海中学的成就充分诠释了他的办学理念。

    照亮偏远地区莘莘学子成才路---只因有大爱

    在吴国平心中,有一组数据更让他牵挂,这就是镇中省内外教育帮扶一本上线率:2013年和2014年100%;2015年98.0 %。出身农家的吴国平深知,那些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能够考上好大学,就意味着人生命运可能从此发生转折。

    每年高考一结束,他就会率领高三备课组长一行远赴新疆库车二中(镇海中学分校)开展支教活动。自2000年以来,镇中教育帮扶的足迹遍布贵州、青海、新疆以及省内丽水、青田、平阳、大榭等教育欠发达地区,通过选派教师支教,代培学生,挂职培养,影子校长工程,举办镇海中学分校、镇海中学班、推出镇海中学网校等行动,让镇海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落 后偏远地区的学生。

    吴国平的手头,保留着今年8月28日的一封来自贵州普安地瓜镇莲花村的罗画同学的来信:“非常感谢镇中让我拥有了一个比同龄人更高的起点……我已经被武汉大学录取,我知道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我还是想与你分享我的喜悦,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谨记母校的教诲”。

    从2001年开始,镇中在普安每年招收5-10位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免去所有学费,提供助学金、交通费,学成后回原籍地高考。学校还安排党员教师与这些特殊学生结对,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正像普安县第一位清华学生胡叠说,在她的家乡,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有那么一所给他们带来希望和感动的好学校。   

    “奇迹好比流星,凭瞬间的星火,照亮整个夜空。而我希望镇海中学是一颗恒星,始终坚守着教育的理想,即便星空繁杂莫测,它都静静地守候着自己的‘圆心’,围绕着自己的轨道飞行。”
吴国平如是说,如是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